为什么不是“春江水暖鱼先知”呢?

2023-04-24 579
分享到:

为什么不是“春江水暖鱼先知”呢?

舒小莲

昨天下午在眉山听东坡文化的讲座,讲到《惠崇春江晚景》的时候,一个小女孩高高地举起手来:“老师,为什么不是春江水暖鱼先知呢?”

所有听课的成年人哄堂大笑,他们也许觉得这问题太多余或者太傻了!

但是,那么多听课的学生却很少有发出笑声的。

作为老师,我特别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——鱼一直生活在水里,难道不应该是“鱼先知”春江冷暖吗?

所以,这个聪明的小女孩提的问题太棒了,处理好了,将是课堂最大的亮点。

“你可以去问一下鸭和鱼谁先知道的,好吗?”老师笑笑。

如果不是第一次讲这首诗,这个问题就这么过了,真的是太可惜了!

同样的情景我也遇到过很多次。

第一次遇到这个“刁钻”的问题的时候,还是挺得意的,因为自己恰好是有准备的,感觉他们是撞枪口上了——

“《惠崇春江晓景》是题画诗,是苏轼为惠崇画作《春江晚景》的题诗。惠崇在画里就画有桃花有蒌蒿,有芦芽也有鸭子,没有画鱼。而且,我们可以看出东坡观察入微,还认真思考过惠崇画鸭子的意图,才写出了‘鸭先知’。其实,这也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思考,他写得特别好!”我滔滔不绝。

“为什么惠崇不画鱼呢?”学生并不满意。

“鱼不是在水下面吗?”我觉得自己很机智。

“为什么不画它跃出水面的样子啊!”小学生简直就是行走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。

“鱼只有缺氧的时候才跳出水呼吸!”有同学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“对,鱼没事儿一般不出水。惠崇画的是江南水乡春江。初春的时候还是很冷,其他动物轻易不会户外活动,可爱的小鸭子自带‘羽绒被’不怕冷,在水中欢快地嬉戏,当然就能够最先感觉气温的回升啦!”自己感觉答案已经特别完美了。

“鹅也有‘羽绒被’啊!”

“对对对,还有鸡,还有小猫小狗……”

课堂简直炸了锅!

感觉自己快要炸毛,可是学生的确在思考,老师总不能骂他们吧!

深吸一口气:“同学们,你们说得太好了,为什么惠崇不写其他动物呢?舒老师也特别好奇,让我们下课去查阅课外书找答案好不好?”

第一次讲《惠崇春江晚景》就在闹哄哄中结束了。

感觉学生就像一群魔鬼,让我无法招架。

下来查阅资料,才觉得同学们没有无理取闹。

因为清代学者毛奇龄说的和学生一样:“鹅也知道啊!水里那么多的动物,苏东坡非说鸭先知道,这不是傻子吗?”

清代诗人袁枚给了答案:“若持此论诗,则《三百篇》中句句不是;在河之洲者,斑鸠、鳲鸠皆可在也,何必‘雎鸠’耶?止丘隅者,黑鸟白鸟皆可止也,何必‘黄鸟’耶?”

袁枚说得太好了,一首诗而已,怎么可能写尽天地万物!

同学们通过自己寻找答案,懂得了鸡、猫、狗是不可能知道江水冷暖的,也明白了观察生活要仔细才不会脑笑话;懂得了鹅也是知道“春江水暖的”,但是“鸭先知”更符合诗的音律,更好听。

“鸭先知”给了我和孩子们非常完美的一次探索阅读。

课堂小插曲给了我大思考,“把课堂主动权给学生”并不容易做到,真正做好了,教与学是相长的,是共赢的。

 

(本位曾获 “2019年度德阳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”征文比赛一等奖,并在《德育教育周刊》发表)

(作者:德阳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   618000)